跳至主要內容

IT 博客写作工作

Clay写作排版约 1037 字大约 3 分钟

IT 博客写作工作

写作前

trello

官网地址:https://trello.com/

这是一款任务管理工具,类似于敏捷开发中看板,我们可以快速管理任务。

img

日常工作我只要想到一个 idea,就会第一时间先记录到 idea 列表中。这里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记忆力,如果想到了,感觉记录下来。以前上午灵光一现想到一个 idea,准备晚上写一下,然后晚上就想不起来。。。

img

前期准备时,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,素材,全部放到具体卡片中。

img

当我们开始写作后,拖动到下一个列表,完成之后,再拖到下一个列表,这样写作任务非常清晰。

trello 十分强大,这里只是用了小功能,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入研究一下。

写作中

typora+PicGo+码云

markdown 编辑器:typora,下载地址:https://typora.io/

图床工具:PicGo,下载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Molunerfinn/PicGo/releases

就是自动把本地图片转换成链接的一款工具,网络上有很多图床工具,就目前使用种类而言,PicGo 算得上一款比较优秀的图床工具。

这边使用PicGo+码云来实现markdown图床,也可以使用Github,不过考虑网络问题选择码云。

  • 安装成功界面

image-20200730102149683

  • 找到底下插件设置,使用码云需要另外安装插件,搜索gitee安装插件,有两个插件都可以用

注意:安装gitee-uploader 1.1.2插件,必须要先安装node.js才能安装插件,我这里安装的是gitee 2.0.2

image-20200730102308996

  • 建立gitee码云图床库,就是在码云新建一个仓库,步骤:

image-20200323195546145

  • 接下来配置PicGO,安装Gitee插件成功,就会出现Gitee图床栏目:
url:https://getee.com
owner:写你的码云用户名
repo:仓库名称
token:填入码云的私人令牌
path:路径,一般写上img
message:可以不用写

image-20200730102607452

  • 设置PicGo开机自启

image-20200716205307568

  • 配置Typora,点击 文件,偏好设置,选择图像,设置PicGo二进制文件的路径:

image-20200323201738802

  • Typora使用下面这个url跟PicGo连接的,所以PicGo的设置也要对应,默认一般就是。

img

image-20200323204010678

  • 不过PicGo的Server监听端口会经常变动(比如电脑重启后),就需要修改不然Typora图片也会上传失败。

代码图片生成器

官网地址:https://carbon.now.sh/

生成比较精美的代码图片,不用担心一些网站不支持代码格式。

1419561-20200403080639617-2113865405

另外 carbon 还有 IDEA,vscode 等插件,安装之后,可以快速使用。

写作后

写作完成之后,我们需要将文章发布到微信公众号以及其他博客平台。

微信公众号

由于之前文章采用 markdown 写作,而微信公众号编辑器不支持渲染 markdown,这就导致我们需要自己排版。虽然排版我们可以使用 135 编辑器壹伴插件等完成,不过还是很麻烦。

追求方便的同学可以使用自动排版 markdown 的网站,里面支持样式也是比较简洁好看。

官网地址:

http://md.aclickall.com/

https://mdnice.com/

1419561-20200403080640489-1946118352

1419561-20200403080640732-64891255

其他博客平台

目前个人还会把文章分发到掘金,博客园,segmentfault 等,这些平台都支持 markdown,可以直接将 markdown 直接复制过去。不过分发平台较多,一个个发还是比较麻烦。

下面推荐两个工具,自动分发文章到各个博客网站。

官网地址:

https://openwrite.cn/

https://github.com/ystcode/BlogHelper

openwrite,该平台目前采用会员机制,年付会员 99 元。免费版可以使用 BlogHelper

参考文章

  • https://www.cnblogs.com/goodAndyxublog/p/12624282.html
  • https://www.cnblogs.com/qtzd/p/12554902.html